我國拖車出口突飛猛進,同比增長49.45%,對拖車銷量增長貢獻度達60.79%,過去的2011年,在我國拖車市場呈現低迷態(tài)勢時,拖車出口成為一道亮麗風景。發(fā)力國際市場,加速國外擴張,成為這一年很多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的求生之道、破局之解。很顯然,2011年,拖車出口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低迷后,向前邁了一大步。
如今,拖車企業(yè)對出口的愿望越來越迫切,合資車企也開始爭趕出口潮流。可以想見,2012年,國際拖車市場仍將是很多車企的戰(zhàn)略突破口,中國拖車的國際探索正在加速。
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注定是曲折的。由外部環(huán)境帶來的壓力愈發(fā)凸顯,當前全球經濟增速繼續(xù)放緩,歐債危機愈演愈烈,主要產油地中東、北非局勢不穩(wěn)定,地緣政治變化導致油價、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形勢可能加劇,對拖車市場需求或將帶來抑制作用。同時,人民幣升值、中外貿易摩擦加劇等因素,使拖車出口難度加大,利潤進一步降低。
從自身情況看,盡管中國拖車走出國門已多年,但低質、低價,重數量、輕質量的老問題依舊沒有改變。尤其是在國內生存環(huán)境發(fā)生變化的時候,大有一哄而上、隨波逐流之勢。一時間,仿佛不出口就落伍了。寥寥幾輛、幾十輛的年出口量能帶來什么?對于一些企業(yè)來說,恐怕除了銷量數字的略微提高外,別無其他。倘若售后服務難以保證,就會留下后患。事實上,對于多數拖車企業(yè)來說,出口利潤率低的問題如同魔咒,困擾他們多時。如果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持續(xù)升值,已經微薄的出口利潤更是難以維系。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?變,只能求變。
一些企業(yè)已經或正在行動。除調整出口產品結構,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終端銷售價格外,他們將目光轉向出口模式的轉變,即從產品輸出逐漸向在國外建廠、實行產銷一體的模式轉變。這種模式的優(yōu)勢在于,我國車企可以有效規(guī)避風險和貿易壁壘,且隨著人民幣升值,其降低成本的作用將更加突出。加快建設國外生產基地,扎根當地市場,在2011年顯現得尤為明顯并掀起一場建廠“運動”。但這其中,不乏盲目跟風、未經詳細調研、片面追求“眼球”效應和眼前利益者。可喜的是,一些企業(yè)在數年前開工建設的國外基地,即將“開花結果”。
挑戰(zhàn)與機遇都顯而易見。2012年,仍可能是我國拖車出口突飛猛進的一年。由此,當求穩(wěn)比求進更難得時,“進中求變”成了當務之急。
本文章來自于拖車官方網站:m.rmzwy.com |